《浪潮之巅》

BOOK

书缘由

文艺复兴以来,世界不断发生波涛汹涌的改变,近百年的科技革命如最高处的浪潮,把踏在科技前端的公司推向浪尖,成为当时最伟大的公司。纵使它们只是其中之一的幸运儿存在运气成分,但它们发展到巅峰过程仍然对后人有借鉴意义。
作者写书的用意在于,对世界科技产业发展进行系统的讲解,其中穿插逻辑和概念以及自己的想法,力图让读者知道来龙去脉。虽然一直以来的浪潮都在美国,作者希望通过此书能够帮助和鼓励中国年轻一代在世界大潮中有所作为。
这本书逻辑清晰明了毫无拖沓。以下的摘录不是书的全貌,只是记录于我而言的新知识和逻辑推演。

帝国余晖--AT&T公司

1877贝尔电话公司,远程实时的交互通信
之间它的几度没落都因反垄断,但这也令它躲过了多次金融危机而再次繁荣。反垄断法逼着公司去追求科技进步
1984反垄断,市话业务分出去,剩下的长途电话和通讯设备制造业务成为AT&T
股权分散都想着各自的利益,没有实控人去考虑公司的长久发展,这是公司年龄所致,就如朝代的更替不可违抗。
1996AT&T重组一分三,贝尔实验室也分开两半,AT&T(电信服务,香农实验室)、朗讯(设备制造,贝尔实验室)、NCR(计算机业务)
朗讯。拆分决策错误,电信服务应该与设备制造相辅相成。利润支撑不住实验室,2001朗讯关闭实验室。
AT&T。2000AT&T拆分业务各自上市圈钱,长途电话有资金和移动电话有潜力,但分开了青黄不接错过了移动网络的浪潮。
互联网的兴起替代了电话通讯,2005被SBC吞并。

蓝色巨人--IBM公司

保守秘诀。科技界常青树
1924成立IBM,发家于机械革命的自动制表业务,做政府和企业生意;沃森父子;
二战时期也生产步枪冲锋枪,做军方生意。二战后从机械制表机转方向至电子工业。
计算机起初用于军方计算弹道轨迹,IBM知道社会的制表需求,投资发展计算机。小沃森把计算机从科学领域推广到商用民用。
二十世纪50至80年代,IBM在计算机领域独孤求败。1982年反垄断公开了技术,导致后来IBM-PC兼容机的出现。
1981,IBM-PC问世,贪快,采用英特尔芯片,微软的DOS操作系统,微机市占率75%。因很多组件不是原创,IBM-PC兼容机出现。至2005,计算机业务卖给联想。
八十年代末,微机进步神速,淘汰IBM的大型机。
1993郭士纳上任,IBM从计算机硬件制造转型服务和软件,开源节流,机构制度改革,整合一个一体化公司,加强与大学合作,定位企业级用户群。
IBM是专利大户,有实验室支撑,每年高人侵权也利润丰厚。
2000至2010,发展平稳,但主业务是IT服务,并且跨国业务有稳定性,躲过历次金融危机。垄断了游戏机的处理器

水果的复兴--苹果公司

1976三人创立苹果,为降低PC的价钱,研发apple-1。
1983,apple-2麦金托什诞生,第一款百姓能买得起、交互式图形界面、使用鼠标的个人电脑。苹果走一条封闭道路,软硬件一体。
1983斯卡利上台,1985年乔布斯被踢出苹果。斯卡利一直开发新产品,摊子铺的很大又没有爆款。
1996年乔布斯被请回苹果,苹果往高端发展,讲究性能、品味、时尚。无法从成本、应用转件的多样性与微赚竞争,采用了英特尔处理器。
90年代互联网崛起,数字信息在传播。2001年ipod推出,颠覆了唱片行业,2003-2012年苹果股价翻了60倍。2006年推出appleTV,功能超前作用不大,产品失败。
2007推出iphone,颠覆了手机行业。2010推出ipad,颠覆pc行业。2010年市值最大,2011年乔布斯去世。

计算机工业的生态链

摩尔定律

出自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每18个月,计算机等IT产品性能会翻一番,或相同性能降价一半。
归根原理,是材料成本不变工艺变得更精细。如芯片研发大头在于研发费用,卖出待回收填补研发费用,即可降价销售。
推动IT行业发展

  • 必须不停研发新产品。通产在同一领域,有一大一小公司,大能支撑研发资金,小能避开反垄断
  • 有硬件支持,应用也会层出不穷
  • 研发必须有瞻前性

安迪比尔定律

安迪是英特尔CEO,比尔是比尔盖茨。安迪制的芯片性能越来越强,但比尔的软件也越大越慢,实际上是性能的上升与软件的复杂之间的比拼,如果欧不更新硬件,软件就用不了。把电脑、手机变成消耗品。WinTel
软件变大不可避免

  • 更多更复杂的需求,需要更快开发,用到更高级的语言,执行效率更低
  • 用光硬件性能,能保证硬件公司的生存

反摩尔定律

来自谷歌CEO斯密特。如果一个IT公司和18个月前卖出同量、同价的产品,那营业额就要降一半。

  • 硬件公司生计艰难,发展利润波动性很大包括股价
  • 反摩尔定律促进科技进步
  • 公司都需要技术进步变化,量变存在瓶颈需要质变。在量变上大公司有优势,在质变上小公司有优势
  • 上游软件和IT服务业利润高,下游硬件和芯片只是赚苦命钱。而苹果软硬通吃,或是用软补硬

奔腾的芯--英特尔公司

1968年创立于硅谷。一直产的是低端低性能微机芯片,别人看不上。1981年IBM-PC采用英特尔芯片随后兼容机也采用,把英特尔推向前沿。
80年代放弃内存业务,专注于科技更高的处理器。1985年研制出32位处理器,一统兼容机处理器市场。1993年推出奔腾处理器,开启高端时代。2005苹果也采用英特尔处理器。
兼容机和微软和英特尔深度绑定,在微软的帮助下,英特尔战胜摩托罗拉;其后英特尔使用落后的复杂指令集战胜精简指令集,属实拿了一副烂牌却能力挽狂澜,值得回味。
电脑处理器行业也是一大一小,大是英特尔,小是AMD。
未来担忧:手机操作系统IOS和安卓都是使用精简命令集,手机会压缩PC的规模,手机芯片的龙头是ARM。

IT领域的罗马帝国--微软公司

1980年低价操作系统提供给IBM,占领市场
1981年双雄会,盖茨得知乔布斯图形化操作系统的创意。1984年微机操作系统市占率80%。
1990年图形界面操作系统windows3.1面世,对苹果打击致命。1997年市值超IBM。占领操作系统后,就能轻易再占领软件领域。
1996年,视窗派和浏览器派之争,互联网苗头还不够明显,视窗派胜利,也幸运躲过2001的互联网危机,也错过了浏览器的发展,被谷歌捷足。
被雅虎狙击,雅虎卖广告的商业模式,使微软错过了进入互联网的最佳时机。
1997进军游戏机领域,2006年推出Xbox360,然而家庭娱乐中心的竞争是在非常激烈。
2000年反垄断解体为,操作系统业公司和其他软件业务公司。
2010年,市值被苹果超越。2011年开发搜索引擎bing,确是抄袭谷歌搜索,落于下风。2012年IE浏览器份额首次低于chorme。
从企业客户赚到的钱远比个人客户多,躺着也能赚,就失去了开发优秀个人用户产品的能力。

盖茨做到保守与风险的平衡。盖茨退休从事慈善行业,主要是可以避税,税是上交给国家的,但国家用钱效率低,或用于打仗。
财产转移路线对比:

  • 走卖股票遗产路线。15%股票增值税;45%国遗产税;20%州遗产税。
  • 走慈善基金路线。每年必须捐出5%。
    假设资产年增长率10%,1亿遗产,30年后结果:
  • 1*(1-45%)*(1-20%)*(1-15%)=37%,剩3700万。再拿去投资30年,每年投资收入按30%收税,3700*(1+0.1*(1-0.3))^30=28165,2.8亿。
  • 1*(1+0.1-0.05)^30=4.3,终值4.3亿。其中还把3.3亿捐出给社会,收获美名

我开始理解为什么苹果多使用8G256了,软硬件都是自己设计当然是希望双方都物尽其用,性价比第一

纯软件公司的先驱--甲骨文公司

拉里埃里森大学二年辍学到军工行业工作,与数据库结缘。1977年看了关系型数据库论文,33岁创业开发出oracle数据库,扔卖给军方。1981年,38岁明确发展方向制作数据库软件,创立oracle公司。
埃里森为人狠辣不达目的不罢休,成立以来一直扫荡收购可见的数据库公司。
能从数据库统治地位的IBM手里杀出来归功于:

  • 一次性买断软件;
  • 软件独立出来,兼容多种硬件;
  • 成本价格低;
  • IBM忽视关系型数据库;
  • 关系型数据库逻辑层、物理层分离,入门低,易推广;
  • IBM不愿意兼容和收购,让对方做大;
  • IBM基因不喜欢低利润地只卖数据库;
    2002年,IBM的DB2已在技术和产品上追赶上来,加上微软的sql server的逼迫,甲骨文股价跌了六分之五。但之后,IBM的郭士纳、微软的盖茨都退休了,至2005年甲骨文重回巅峰,延续至今。

互联网的金门大桥--思科公司

思科的路由器是互联网的基础。
1983思科创立,乘着互联网崛起的浪潮,生产多协议路由器,1990年上市。
为激发老员工,鼓励
员工创业,并且入资收购创业公司,垄断互联网路由器技术。
市占率已相当高,竞争对手华为,路由器领域会陷入中国制造的麻烦,最终不敌华为。需要开拓新市场,即互联网通话VoIP,。

诺威格定律

当市占率超50%,就不要指望市占率再翻翻。这对应的是一个边际效用逻辑,事倍功半的事情不值得去做,而且盘子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差

英名不朽--雅虎公司

制定了互联网行业的游戏规则--开放、免费、营利。
互联网内容杂乱无章,门户网站雅虎就有了存在的必要。1995年雅虎成立,开创了用户免费访问,大公司打广告的营利模式。在2000年互联网危机,收购了很多盲目冲流量质不符价的公司,市值蒸发90%。凭借搜索竞价排名扭亏为盈,2005年业绩到顶峰。但之后塞缪尔错误决策,盲目扩张企图研发搜索引擎对抗谷歌,既打不赢技术,也失去了门户网站的媒体广告。
2006年,谷歌想收购雅虎,但反垄断不允许。之后董事会被华尔街渗透,只想着找机会回款不管公司的长远发展。

硅谷的见证人--惠普公司

我买过它的电脑,是有史以来最差的一次体验,根本不想了解它。

没落的贵族--摩托罗拉公司

1928年创立摩托罗拉,生产汽车收音机,后帮军方生产无线通讯工具,十分注重技术和品质。
通讯龙头如下。

  • 有线之王--AT&T:有线单向(闭路电视)、有线双向(电话)
  • 无线单向之王--美国无线电公司:收音机
  • 无线双向之王--摩托罗拉(手机、wifi)
    1946年,汽车电话;1958年,汽车对讲机;1967年,彩色电视机;1974年彩电卖给松下;1979年,计算机处理器;80年代,数字处理的芯片DSP,大哥大。
    基因问题,数字电子技术之间相差很少,看重技术的摩托罗拉没有施展技术的空间。对于要舍弃赚钱的业务,去研发利润低的业务,能躺着但偏要去折腾,这是非常反人性的。
    1991年启动铱星计划,在商业逻辑上是不切实际的失败。铱星计划损耗的精力,其他领域也全线溃败竞争不过。手机输给诺基亚,计算机处理器输给英特尔,术咨询号处理器输给德州仪器。
    2003年股价从2000年的50美元跌到8美元。2009年,全盘赌在安卓手机系统,上市安卓手机打手好评,但也只是赚辛苦钱。2012年谷歌收购了摩托罗拉。

硅谷的另一面

旧金山名字来于,发现金矿的淘金热,位于旧金山湾区的硅谷是科技界淘金--半导体工业的中心。

  • 气候。地中海气候四季如春宜居
  • 大学。斯坦福大学、比克利加大
  • 种族丰富。移民占一半以上,相对平等
  • 冒险氛围浓重
    最后的这段对硅谷的论述和对它前景的看好,作者句句都是精华,我简短的文字实在难以概括,之后想要回看就需要再借书了。

短暂的春秋--与机会失之交臂的公司

太阳公司

经营unix服务器和工作站,取代传统集中式中小机器(惠普),后被高端微机(微软)取缔
2000年巅峰2000亿市值,2009年26亿被甲骨文收购。为google培养了人才又守不住人才
太阳与微软之争食操作系统之争,应用软件微软比太阳多,太阳需要自己开发。太阳仍把注意力用硬件上,只因硬件太好赚钱了。之所以服务器仍然畅销,是因为这块还是蓝海可以一直增长,拓展阶段还没遇到敌人。
错失良机:

  • 窝里斗。没有意识到微软才是真正的威胁
  • 基因决定仍坚持卖硬件的商业模式,系统不开源。与苹果一样需要卖系统附带硬件,而本身也无特点,失去份额
  • 没能利用好java,java边解析边运行,能兼容所有操作系统。但太阳没想到能赚钱的商业模式

Novell公司

经营网络操作系统。网卡诞生,使微机能联网,取缔小型机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变得有市场。
兼容微软的DOS,在微软的庇护下增长。1995年微软推出window NT,轻松击败了Novell。

网景公司

经营浏览器,google的前辈,承接互联网兴起。

  • 网景拒绝微软的收购,网景不重视技术原地踏步,微软的浏览器技术慢慢赶上,凭借操作系统的加持和免费策略轻松击败网景。
  • 网景还是以卖软件的商业模式。

RealNetworks公司

经营音频视频播放器,败于微软和苹果的夹击。

幕后的英雄--风险投资

风投的起源

二战后美国食资本净输出国,因经过大萧条,直至70年代才开放金融投资炒作。
需要有完善的保险制度和信用制度支撑。
美国人爱冒险,爱创新,美国技术在全球前沿,理论能转化成应用。
风投测向上支撑,源于新产业总是淘汰旧产业,大数定律而言是有赚的。
关键是评估一项技术,预测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

风投的结构

每次投资成立一个风投公司,主题是主体,机构(斯坦福大学)、有钱人。
499人规模以内是不公开财务信息的要求,运行期得到回报大约10年,退出方式是变卖会着把股票支付给每个合伙人。
由总合伙人管理决策,要求懂技术知识面广,董事会监督。

风投的运作、决策、著名的风投公司

风投里面的细节,作者在这一章举案例不少让我们容易理解,不便总结。有兴趣了解的可以细读,就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创办过程。

风投的意义

与华尔街相比,华尔街的赚钱方式只是左手倒右手赚取交易的差价,而风投对于创业者而言是雪中送炭,能促进社会的技术进步发展。

信息产业的规律性

70-20-10规律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结合反垄断的法律规则,公司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降低风险提高议价能力的风控原则。
以上规则导致了信息产业行业,公司市占率的分布大致如:70(领头羊规则制定者)-20(老二老三)-10(其他小公司)
这种格局会一直维持稳定,打破它的通常是格局之外的一些因素。例如手机打败了固话

而传统行业的领头羊没有如此强的主导优势,30市占率于传统行业已经是很高了。原因如下:

  • 传统行业研发成本低,制造、销售成本高。而研发成本是可以通过规模去抵消的,信息产业的扩张只需要一copy,体现在毛利率很高,进入规模优势。
    (一个物体本身的简单结构是如何影响他的生命轨迹,看似很玄学,实则有因果联系)
  • 信息产业的产品是针对所有用户的统一,对比生物制药产业,没有一种药能治所有的病
  • 信息产业的产品的依赖性强,替换成本高,用户难以更改使用习惯去使用新的产品。而产同行业则不同,就如你换个牌子的杯子去喝水,对生活没任何影响
  • 科技产品缺少差异化。我的理解是技术的前沿创新已经很难,大家都是使用相同的技术,传统商品功能单一,而科技产品功能是汇聚的,导致同质化严重;信息产业公司发展迅速,相对传统产业登顶巅峰需要用的时间更少,更少的时间导致更少的差异

制定规则的好处:

  • 依靠其产业生存的人就会多,不约而同去维护这个产业
  • 自己的规则有利于自己,竞争对手如果挑战需要付出更多代价

诺威格定律

一家公司的市占率超50,就不能再翻番。这个定律推算出,就算是行业领头羊,当市占率到达了市场的饱和度,就需要寻找新的成长点

横向扩展

可以利用到现有的技术和商业优势,提高扩展领域的成功率

转型

在不能扩展的情况下才选择,风险很大

基因决定定律

能作为行业的领头羊,说明已经被优化得非常适合这个行业。这家公司的特性就是它的基因,难以改变
基因如何影响行为:

  • 本身有支柱的业务,所有新业务试探都不会尽力,因为还有后路
  • 支柱的业务话语权很大,新业务不会被重视
  • 华尔街的影响,投资者希望赚一些稳赚的钱,少冒险
  • 理念不一样,看待业务的态度都不一样。如苹果注重创新,打造精品,软硬件要一起卖,而微软之要求速度快,快速占领市场,多用免费的策略

总结

其实上面三个规律是一家公司发展的规律,它们层层递进。
当成为了领头羊就会被70-20-10规律、诺威格定律的共同制约,想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只能去挑战基因决定定律,能够成功就重获新生,失败就成为养料
这个轮回就如自然界的生命一样注定要死去,又会有新的生命诞生,社会才得以发展

硅谷的摇篮--斯坦福大学

充满传奇的大学

  • 充满艰辛的办学过往
  • 专业覆盖度广,文理兼修,各专业都很好不会偏科
  • 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固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校园美丽,学生自信自豪

硅谷的支柱

出租大学土地促成硅谷。为硅谷注入技术与人才。开放性大,与外界没有界限是个小型社会,大学融入社会(远离政治中心得不到经费,不受国家研究方针的约束,研究的方向更倾向实用性和商用价值,锻炼出的是全才引领行业)

纽曼加洪堡的教育模式

初始定位就是研究型大学。生活中互相学习的办学理念(这里作者讨论了他对大学办学理念的理解);学生和文化的多样性,跨学科互相学习

创业的孵化器

大学为创业学生与工业界搭建桥梁。鼓励利用职务发明创业,鼓励创业的各种学校政策。营造创业气氛和传统,鼓励自主创业。

科技公司的吹鼓手--投资银行

融资、并购、分拆,吹鼓手是把双刃剑,捧杀与打压同在。

华尔街和美国的金融体系

美国银行业的基础是私有银行,后来才成立美联储,发行美元和指定利率。

挑战者--google公司

2004-04-28时尚最大IPO,用最少的股权稀释去融更多的钱,使用AB股去保证对公司的控制权。
搜索引擎发家,实则是一个搜索算法。
商业模式是先留住并壮大客户量,在不影响用户的体验下,再精准投送广告,风格简洁。与百度形成鲜明对比。
信奉英雄主义,只顾用精英,以一挡百。
谷歌的绝代双骄佩奇和布林的超人领导能力。
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同甘共苦,福利优厚。
谷歌的一些发展历史。

成功的转基因--诺基亚、3M、GE公司

从木工厂到手机之王--诺基亚公司

1865年,芬兰木工厂诺基亚。主营木材加工和造纸。从木材--塑料--电线绝缘材料--电线电话机--对讲机--移动电话,不断转型的经营过程。
1992年,把移动通讯作为核心业务。为打破美国摩托罗拉的通讯标准垄断,研制GSM标准,移动通讯买入数字时代,此后诺基亚也GSM同命运。进入2G时代,信号稳定通话质量个公司相差不大,开始强调手机的功能和外观,摩托罗拉船大难掉头。
诺基亚在芬兰政府的帮助下,走向巅峰。在妄想控制手机操作系统的情况下,把对手排斥在塞班系统以外,被安卓的商业模式打倒

道琼斯指数的常青树--3M公司

转行业的王者,100多年经久不衰

  • 创新。鼓励员工15%工作时间创新
  • 敢于淘汰前景不好但还赚钱的业务。
  • 种类多样,都是toC的产品。

世界最大的联合体--GE公司

原先是爱迪生创办的通用电气,普及了点和电灯,但赌在直流电输给了交流电逝去电力供应市场,开始拓展业务,各部门现已转型到各个行业。

  • 横向扩张
  • 扩张选择新行业
  • 扩张失败果断割肉

印钞机--最佳的商业模式

不同的商业模式

Google的广告系统

垄断了客户与互联网的沟通,实际上的重点还是谷歌所拥有的技术

  • 传统的互联网广告读取用户信息会被告侵犯隐私。而谷歌可以根据搜索引擎的搜索词去分析客户画像再展示对应的广告
  • 按点击量来算广告费,实际高效
  • 广告完全机械去生成
  • 拥有的数据越多,广告推广得越准,打广告的人越多,进入正循环

eBay和亚马逊的在线市场

eBay

把零售商品市场搬到了线上。线上的二手拍卖网站,赚手续费。转型为电子商务平台。具有先发优势

  • 信用问题。买卖双方的互相打打分机制
  • 付款问题。收购支付公司paypal
  • 无法控制买买双方的资金流动,无法根治网上商业欺诈

亚马逊

电子商务卖书发家,转变为在线百货商店。重点是解决了商业欺诈的痛点

  • 在亚马逊开的店铺,所有交易由亚马逊去完成,作为中间交易的担保平台。杜绝商业欺诈

戴尔的虚拟工厂

缩减从付款到回款的流程,提高资金利用率,采购外包,设计外包,自己只管零售和订单的协调处理。重点是它的统筹能力。

腾讯的虚拟物品和服务

需要足够用户基数的社交网站。

  • 虚拟物品的使用价值。如QQ皮肤就是虚荣价值
  • 运营的艺术。创造出虚拟社区,驱使虚拟用户不断赚取虚拟财富再消费掉财富。

互联网2.0

互联网的变迁

  • 90年代结束冷战,全球化的需求促进互联网形成
  • 从邮件到门户网站,再到搜索殷勤
  • 互联网1.0中,网民无法输出信息,唯一的方法是自建网站

互联网2.0的特征

  • 是一个平台,网民是内容的消费者同时是内容的生产者
  • 交互性非竞争性和自足性

互联网2.0公司

互联网2.0也遵循着同一领域赢者通吃

  • Blogger
  • 维基百科
  • Facebook
  • YouTube
  • Twitter
    互联网2.0公司都没有找到好的商业模式去盈利,广告效果不佳的原因
  • 从发现商品到购买是一个过程,如在社交网站发现有东西需要买,再到点评网站调查比价,再到搜索引擎搜商品购买。这个过程中越靠近购买时广告的效果越好。就广告价值而言,搜索引擎>点品网站。
  • 电子商务的市场有限,在于人的购买欲望是有限的。只能够抢谷歌的广告生意,这是很难的。

金融风暴的冲击

这章讲了最近的金融危机事件,里面的事件发展逻辑,非常值得一读。
在金融全球化的下,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金融危机的成因

次贷即连买楼的首府也允许贷款,当还款利率很低,月付很低就能供楼。当利率回升,就会出现断供。但毕竟只是首付,规模不大。
最要命的是它的衍生物CDS。说简单点就是保险公司不能正确评估风险,且利益熏心,保险公司互相接下担保,一层一层保费越滚越多,这个规模超越美国房市。源头真无法还贷,整条链都爆掉。(真就为了当前利益寅吃卯粮)
但美国政府都难以兜底,美国政府多年因为要支付社会福利以寅吃卯粮,不单政府,美国国民也是负债率超100%的。经济寄希望于科技

保险的实质,按照以往的数据去预测将来,总有会超出预期的一天,那就是X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公司可以随便破产,遭殃的是人民。人民为了蝇头小利贡献了资金给金融机构集资去使用,但今日不知听日事,往往都是血本无归。承诺总是夸大其词,不能遵守承诺的时候就两手一摊说无能为力了,十足日本的鞠躬。
保险的思考方式让我想起了最近得出的一个概念,就是思想不够全面,现实中的活动和想法大多不是全覆盖的,导致始终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漏洞。设计代码也一样,代码复杂到一种程度,我就预感总有想漏的一些点会导致出现问题。他们无法做到像数学和逻辑这种抽象的全包围思想。

是不是只需要有良好成长空间,所有公司都能成长成著名公司,从小公司成长成伟大公司似乎不需要作任何筛选,这期间关系到公司的自身的成因占到多大。

瑞雪兆丰年优胜劣汰

  • 淘汰落伍公司,腾出成长空间,清扫对手。给了一个体面的理由让大公司去倒下,太平盛世会影响失业率,但在乱世就没所谓可以趁机倒下
  • 促进公司间的兼并,人才的汇聚。这是一个出手购买便宜货的好时机

潜在的商机到处都是

  • 1975石油危机让省油的日本汽车取替美国费油车
  • 1973经济危机廉价的微机取替小型机,高科技计算机和半导体开始取替传统高能耗产业
  • 90年代经济停滞电子商务取替日本制造业
  • 2008金融危机寄希望于并扶植新能源。反而社交平台和智能手机脱颖而出,替代wintel时代

欧债危机

欧洲人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还大搞高福利,民众推选承诺高福利的政府。印钱解救希腊为了不让欧元区解散,欧元贬值

格局的变迁

传统价值观的回归

西方中世纪以来的勤俭节约价值观,到工业化生产力大幅提升,生产容不下那么多劳动力转移到服务行业,失业压力增大,创造虚拟经济消化劳动力。由此金融等虚拟经济行业发展起来,金融行业钱来得快去得也快,经济上窜下跳;金融经济带来的人民超前消费,人变得短视浮躁。金融危机使得传统价值观回归

世界格局的变迁

美国为推销国债亲亚洲疏欧洲。
也不必担心对方不还债,一个国家的地位随着经济地位改善。
例:中世纪欧洲是封建领主的格局,商人居于领主之外,十字军东征教皇号召领主东征,只得向商人借钱抵押领土。债权人对欠债人的蚕食是漫长的,领主有权不交出土地,但没钱办不了任何事,领主用出卖特权去向商人获取金钱。外面不断扩大形成城市,领主信用破产,标志事件法国大革命国王上断头台。(这完全是一个以弱胜强的一个模版,但只是过去的死板当作参考。有权有钱不是万能,要看资源拥有方,如拥有劳动力和消费能力才是真正的价值,它们能令金钱转移权力转移)
70世纪的石油危机帮助日本制造的崛起,90年代信息产业帮助美国重新主导世界。总的来说,在技术发展的情况下,经济繁荣的年份总多于萧条的年份,经济危机恰恰是一个上升周期的开端,要心存希望。

云计算

云计算的起源

甲骨文败于微软的客户端,另辟蹊径想出的新商业模式--网络电脑。碍于网络为发展成熟被搁置,后被谷歌发扬光大

云计算的本质

  • 随时访问和处理信息,与他人共享
  • 可直接调用使用云端的计算资源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和工程

关键技术,存储、资源管理、信息安全。
提供稳定网速的基础建设。云计算的发展的成本太大,需要全社会合力,开源和免费和统一标准才能推进。

对IT产业链的颠覆

  • 取替以硬件为主的wintel体系
  • 硬件会从性能优先转向交互优先
  • 浏览器会原来越重要,变成唯一的软件

云计算时代的企业级软件和服务

为什么国外的IT市场那么大,国外公司愿意投资IT去提升效率和服务,而国内只希望打价格战去战胜对手。是因为国民对服务质量不敏感而支队价格的高低敏感?不会衡量服务质量与价格的互相转换?中国的法律对侵权惩罚不足,技术得不到保护。
IT公司的替换成本太高了,注定是赢家通食的一个行业

中国的云计算

  • 云计算的定义思路不清,啥都当云计算
  • 云计算是整合资源共同利用,而不是无限切割分块
  • 中国云计算的泡沫总有苏醒一天,存活下来的真云计算公司会获得被淘汰公司的便宜基建硬件,到时是个投资机会
    这章的最后总结语写得超好

下一个google

在最后一章中,作者试图分析各个行业,是否有出现下一个谷歌的可能,它除了考量规模还要考量时间效率。这章中对题材的束缚宽松了,思维也畅所欲言,互相影响彭发出很多有意思的观点。虽然这已经是差不多十年前出版的书,逻辑当然是很合理,从现在时间点的结果看,预言还是很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