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心理学》
缘由
一直想看个学科的入门书籍,这本是知乎推荐的心理学入门书籍之一,其它更热门的图书馆借不到,只有这本。
看它的标题是很捞的,十足一本畅销书,但这是它的第11版,它的原名是《如何清晰地思考心理学》,为了更好地去宣传和普及心理学常识,改名也是可以理解。
书的内容
这本书很详细地解释了下面几点让我们去了解心理学
- 什么是心理学
- 心理学面临的困境
什么是心理学
所谓心理学,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人类及动物的所有行为。这就衍生出三个特点
- 使用的是科学的方法。心理学属于科学,它有科学的一切属性。发展潜能很大
- 研究的是行为。行为是难以定义的、难以量化的、模糊的
- 研究的是所有的行为。所以其多样性非常宽泛,从生物科学延伸到社会科学,有很多分类。宽泛且松散,概念上难以统一
科学的定义
作者在书本前几章用可很大篇幅去解释了什么科学,我只截取了重要的几个特征
- 系统的实证主义:系统的、结构化的观察法去揭示自然世界的一些本质
- 可公开验证的知识:可重复性和同行评审。任何人都能去质疑和验证
- 可实证解决的问题:可解决的可具体指明的问题。反响思考采取的方法是确保理论可证伪
在我心里的科学的模型
结合对作者对科学的理解和对我脑里科学模型的整合,我更新了,什么是科学,这个知识:
科学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假设、实验和检验,不断接近客观真理。
它像是枚举了无数个答案之后的排除法去解题。以前我总相对比演绎推理和归纳总结哪个更加靠谱,诚然在纯定义且毫无漏洞的数学世界里演绎推理是靠谱的,但如果研究的对象变成现实世界,问题就会变的很复杂,甚至各种变量都是潜藏起来的,那就更无法去演绎推理。归纳总结那就更不可靠了,得出的结论可能和原问题完全无关,它更适用于去用作启发。而科学这种实证排除法的解题方法凌驾在它们之上。
科学的研究过程就像是一个进化的过程,每一次从证伪排除得出更正确的理论都是进化的一步,纵然科学是艰难不安的去不断被否定,进度缓慢,但它每一步都正确,一步一脚印在进步。科学又是可继承的,就像文字一样,有继承经验的作用。每一代人的结论都站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不需要重蹈覆辙就能达到勇创高峰,这样螺旋上升。
科学实证的速度在于实证的质量。理论的预测结果越详细,它就越容易被证伪,同样如果未被证伪,即它的可信度越高;证实性数据的数量和质量。
不过看下来都应该感觉到,科学的进步是十分机械的,它与枯燥荒凉的实证数据打交道,缺少浪漫色彩。人们获益于它,但人们更愿意听精彩的故事。
心理学所面临的困境
心理学属于科学,这样看它的发展潜能是很大的,但发展得很慢,它面临着很多难题。
行为的定义和困境
心理学研究的是所有行为,正因为心理学研究得很宽泛模糊,对所有概念都需要量化和定义才能进行研究,所以定义对于心理学来说是很重要的。
科学不纠结于前置的准确概念定义,那它如何定义?操作主义者将概念和可观测事件联系,会使这个概念公开化,这是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的准确度包含信度和效度两方面:
- 信度:测量工具的一致性。多次测量得出相同结果,如多次测量身高结果都一样
- 效度:是有效的衡量指标。反例只有信度无效度,如用测量身高去衡量智商
- 有意义的背景。幸存者偏差就是把数据放到了无意义的背景里
心理学的操作性定义是模糊的冰冷的机械的,和世俗观念的定义相差甚远,民众难以接受
伪科学干扰的困境
作为科学的心理学与世俗观念产生冲突,人们喜欢后者带来的可解释一切的安全感,但它是经不起检验的,心理学往往是否定它的存在,所以人排斥真正的心理学。
伪科学的危害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这段我没有记录。
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识别伪科学
- 个案研究。没有对比,样本不足
- 见证叙述。主观意识影响实验客观性,如安慰剂
- 警惕鲜活的证据。带有强烈情绪的证据会增加这个证据的可信度,影响理性的判断,如朋友的强烈安利
- 因果的方向性。分清因果的方向,是A导致B还是B导致A
- 真正的因果。有可能因中有因才是真正的因,并不是B导致A,而是B中包含的C导致了A
- 控制变量。寻找最相近的对照组
- 随机分配。两组大量的随机分配数据,可视为两组变量相同的数据,重复实验可充当数据量
- 概率与个例的混淆。允许有误差的出现
- 关联性原则。新理论必须能解旧理论
- 聚合性原则。多个实验结论的重叠部分就指向正确,属统计学范畴
- 元分析。就是对行为进行量化
- 多重原因原则。因子的交互作用会产生质变
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就像1-100猜数字,你可使用稳定的二分法,灵感来的时候也可以选择风险大的直接猜。
心理学的统计属性
研究难以定义的对象不像物理实验那样准确,会产生很多误差,所以需要用大量的实验,从统计学方面去得出一个模糊正确的结论。
困境总结
所有科学的困境是差不多的,心理学又有属于心理学领域自己困境,就拿和物理学做对比:
心理学经常被误解,甚于物理学。源于物理学晦涩难懂离生活很远,你评论相对论没人会在意,而心理学离生活最近,如果你说讨论什么才是理想的生活,每个人都会拿出各自脑里的理想生活理念去反驳你。